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天(28日)获悉,江阴将麦秆画、珠绣、面塑、砖刻、百寿图、红木雕、龟甲画、彩色糖人、屋脊、泥塑佛像及石膏制品玩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入编了江阴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册。江阴民间文化千姿百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侧重保护锡剧、莲湘、段龙舞、米酒酿制工艺、华士酱油酿造工艺、致和堂膏滋药制造工艺等,经过普查和筛选,将50多种民间文化和工艺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阴的利港农村至今传承着面塑艺术,这一早在汉...
甘肃新闻网临夏电 据甘肃日报报道:记者从临夏回族自治州有关部门获悉,在近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连同我国申报的其他2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道获准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花儿是流传于西北地区的多民族民歌,因歌词中将青年女子比喻为花儿而得名。由于音乐特点、歌词格律和流传地区的不同,花儿的演唱又被分为河湟花儿、洮岷花儿...
中新河南网汝州10月29日电 记者今日从河南省汝州市文化局获悉,已成功申报为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汝瓷烧制技艺正在申报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据汝州市文化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已调查的非遗项目是从搜集到的近2000条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中确立的。据悉,汝州市高度重视此次普查,2007年申报成功为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汝瓷烧制技艺正在申报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该市文化局多次组织专...
本报泰安10月19日讯记者19日从泰安市文化部门获悉,近日山东省公布了第二批15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安共有9个项目入选。 据了解,山东省一共公布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50项,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涵盖了国家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划分的全部10个主要门类,而且每个门类的项目都很丰富。传统技艺是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重点,传统体育以及传统舞蹈项目是最大的亮点。泰安共有9...
18日消息,福建省将更改“泉州刣狮”等1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称,此举有助于进一步规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称。 福建省政府日前发出《关于更改部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称的通知》。 根据通知,杂技与竞技类中原“泉州刣狮、石狮刣狮、鲤城刣狮”等,更名为“泉州刣狮”;传统手工技艺类中“福安银器制作工艺&r...
对于“人文北京”理念具有重要意义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北京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京城珍贵的文化资源。近日,市政府公布了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次入围名录的项目分为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十大类,其中传统美术中的北京绢人、毛猴制作技艺、彩塑“兔儿爷”;传统舞蹈中的高跷秧歌...
本报讯 记者温龚锋、通讯员李勇辉报道:东莞市尝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模式。本月18日晚上,38项东莞市“非遗”项目在石排公园集中向市民展示,同时由“非遗”项目编成的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艺晚会在明清古村塘尾举行,引来当地村民极大关注。据悉,东莞市“非遗”保护中心考虑,尝试用产业化的方式来抢救部分有潜力的“...
第一任社长吴昌硕作品——西泠印社中人 第四任社长沙孟海作品——手抄八千卷楼 9月30日,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传来好消息,以西泠印社为主要申报单位和传承代表组织的“篆刻”,入选2009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是杭州首个进入《名录》的项目,也是西泠印社继国家级社团、国家级博物馆、国家级文保单位、国家级非物质...
本报威海10月19日讯日前,山东省政府公布了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记者从威海市文化局了解到,此次威海市又有10项跻身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其中《胶东花饽饽习俗》等九项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洋渔号(荣成渔民号子)》入选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 据了解,此次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九项分别为《威海剪纸》、《威海锡镶技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召开,会议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其中包括中国申报的22个项目,如端午节、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甘肃花儿、篆刻、剪纸、妈祖信俗等22个项目。这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资源,是人类的无价之财富。(据10月5日《新京报》) 我国列入世...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遗产名录 我国重点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呼麦于日前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继蒙古族长调民歌之后,内蒙古第二个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 据了解,9月30日在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共批准76个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呼麦与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
西安鼓乐表演 “中国此次被批准列入名录的22个项目中,陕西就占了两个,说明了陕西文化底蕴的深厚。”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蒋惠莉说道。 近日,在阿联酋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包括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等22个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陕西独占两项,分别是剪纸和西安鼓乐。 得知西安鼓乐成为“世界...
中新社莆田十月一日电 (林剑冰)“妈祖信俗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传来的喜讯,让“妈祖故乡”福建莆田的人们振奋不已。妈祖信俗成为了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级遗产。 福建莆田市湄洲岛妈祖祖庙理事会一日告诉记者,九月三十日十五时三十分,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
新华社阿布扎比9月30日电(记者 安江 孙瑞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30日在阿布扎比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其中包括中国申报的22个项目。 列入名录的22个中国项目是: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
中新网上海九月三十日电(刘淇)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上海市奉贤区第二届文化艺术节组委会联合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展演―上海游园汇”9月30日在奉贤申隆生态园拉开帷幕。 “游园汇”现场,泥塑、布糊画、内画、马尾绣、豆雕、微型国画等艺术的艺人和传人们纷纷登场,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人现场展示绝活,传授技艺。 中华文化促进会为普及...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